MK体育新闻 分类>>

MK体育- MK体育官方网站- APP全文来了!2025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5-02-16 09:55:4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MK体育- MK体育官方网站- MK体育APP

MK体育- MK体育官方网站- MK体育APP全文来了!2025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挥枢纽综合优势,高水平开放持续巩固提升。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实施。自贸区郑州联动创新区挂牌成立,郑州片区11项创新案例入选全国经典案例。航空、铁路口岸获批国家智慧口岸试点,铁路口岸纳入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范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28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2.5万吨;中国邮政航空枢纽项目落地建设,入选全球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登封少林机场开航运营,上街机场管理体制全面理顺,中国飞龙总部搬迁入驻。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建成,中欧班列开行3601班。跨境电商交易额1450亿元,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入全国10强。铁海联运突破6万标箱。高标准举办第二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国际合作论坛、中国(河南)东盟人文交流月、河南(郑州)东盟粮食合作大会等。郑州口岸出入境人员87.8万人次、增长151.6%。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分别达到14个、34个,“国际郑”的开放度更高、朋友圈更广。

  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保交房累计交付274个项目10.2万套,交付率92.07%;142个专项借款保交楼项目全部交付。292个项目列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授信919.7亿元,投放723.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府院联动司法助力保交楼”“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一审计一法官”分类处置机制被中央政法委、住建部复制推广。三年累计完成安置房5000万平方米,48万群众首套房安置到位;创新推出电子“房票”,解决安置任务230万平方米、带动商品房销售98万平方米,困扰我市10多年的拆迁安置任务大头落地。在全国率先推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4324套,交付入住、发放不动产证全国“双第一”。建设公租房14万套,分配入住12.9万套。新筹集人才公寓2.3万套,累计运营6.5万套,规模全国第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谋划“十五五”发展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对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四高四争先”,聚焦“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深化“三标”活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扩内需稳预期,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不断开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今年外部环境异常复杂严峻,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全市人民奋楫争先、干字当头、迎难而上,以挺膺担当、勇挑大梁的奋进姿态,开新局、谋新篇。一要把握规律,抢抓政策新机遇。以五个“必须统筹”深化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洞察时与势,统筹稳与进,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用好增量政策工具箱,让政策增量变为发展增量。二要前瞻谋划,厚植发展新动能。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转移,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基础支撑迭代升级、民生社会事业改善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项目,形成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能滚动的好局面,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三要精准发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改革的方法、创新的思维、开放的手段,抓创新、抓产业、抓招商,稳定房地产,办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抢占新赛道,拓展新空间,推动郑州经济行稳致远。四要转变作风,彰显实干新担当。自觉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对各项工作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肩上有责。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以一域之稳护全局之安。

  持续提高投资效益。坚持政策为本、项目为王,抓好已谋划3320个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00亿元。加快推进上汽智己郑州生产基地、紫光超级工厂等工业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300亿元、增长10%左右,技改投资增长10%左右。推进647个房地产项目和214个重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000亿元。统筹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陇海路东延快速化改建、郑州南站、新G107等基础设施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100亿元。抓好494个社会投资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900亿元。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加强财政和金融配合,带动社会投资稳定增长。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增大项目储备;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省“十五五”规划。

  加大释放消费潜力。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牵引,引聚优质资源,打造标志场景,优化消费环境,让群众敢消费、愿消费、乐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常态化开展设备更新项目谋划储备,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带动消费300亿元以上。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开展商品房促销活动,稳定房地产消费。将金融岛、海汇港二期等纳入特色商业街建设,支持华润万象城、正弘坊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提升“醉美夜郑州”消费品牌,培育更多夜经济与青年双向奔赴的消费新场景,打造兼具现代感和烟火气的城市内涵。实施餐饮业品牌发展行动,推动“餐饮+”融合发展,培育老字号储备企业30家以上。开展直播电商扩容提质行动,打造市级特色直播电商基地10个,培育直播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品牌商家50个。打造标杆文玩市场、精品潮牌市场、网红集市各1个,形成郑州特色市场品牌。

  持续完善科创布局。融入全省“三足鼎立”科创大格局。提速建设中原科技城,推动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规划,建成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谋划建设科创实验园。加快建设中原医学科学城,持续推进国药生命科学谷等项目建设,确保“两院一中心”投用、郑大医学院新校区初步建成。培育塑造一批科技创新宏大场景。持续打造创新平台矩阵。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做好18家在郑省实验室服务保障,推动嵩山等省实验室筹建国家实验室基地。完善国家级创新平台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清华大学智能绿色交通等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分室,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100家,以创新平台催生产业发展动能。依托10家省中试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级中试基地。成立郑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完善一流大学研究院专项资金和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探索财政资金“拨投结合”等举措,一校一策、分类实施,确保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取得实效。加快上海交大等4家郑州研究院场地建设,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二期6月底前交付使用。

  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做强电子信息“一号产业”,加快海康威视智能制造(郑州)基地、郑州合晶12英寸硅片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华为中原区域总部,推动富士康“3+3”战略产业转化落地,创建智能终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加速向万亿级产业集群迈进。锚定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全面布局电池、电机、电控、操作系统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推进智能网联车辆规模化测试示范,争创“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支持比亚迪、上汽、郑州日产、东风日产等企业放量扩能,支持宇通集团发展新能源卡车、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整车产量突破160万辆,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之城。抢抓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机遇,增强工业机器人、专用数控机床、智能盾构等优势装备供给能力,推进中电装总部和研发中心等项目,新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5个以上,装备制造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以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为带动,加快超硬材料产业园、国际钻石城建设,支持国机金刚石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钻石之城;加快打造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加快永恒科技年产30万吨高性能铝板带等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铝及铝精深加工终端制造基地,产业规模达到2300亿元。建成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园、中信大健康创新基地等项目,支持安图生物加快布局生物药,谋划疫苗、宠物药、合成生物项目,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100亿元。支持蜜雪冰城、锅圈食汇等企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三全、思念、好想你、白象等企业创新发展,增强中牟万邦辐射能力,构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现代食品全产业链条,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积极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建筑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行动,提升建筑业核心竞争力。

  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围绕未来产业6大方向15条新赛道,打造郑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航空港区未来产业核心承载区,形成“4+N”未来产业空间格局,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深入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高水平建设高新区图灵小镇,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全国AIGC产业发展先行区,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支持省具身智能实验室、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开工建设中原量子谷二期,打造“量子+”产业圈,新引进孵化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人才团队等10个以上。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卫星应用产业,引育通航飞机总装制造企业,加快“中原星谷”、河南低空经济产业园先导区等项目建设,争创第三批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航空航天卫星产业基地。加快郑州绿色能源(氢能)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涉氢装备制造和氢应用场景打造,促进“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基本建成郑汴洛濮氢能走廊节点,累计建成加氢站80座。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突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利五率”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持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组建产投集团、科创集团、资源循环公司、数据资产公司、生态环境投资公司、排水公司等。深入推进“六定”“四制”改革,完成剩余9家三级以下子企业压减任务。向国企派驻总审计师,在班子中配备专业化金融人才。市管企业、双百企业、科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达到2.8%、5%、10%以上。鼓励国资国企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开展股权、资本、项目合作。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力争科创领域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申创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争取纳入国家金融资产股权投资试点。优化提升“郑好融”平台功能,授信规模超1000亿元。建设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鼓励担保公司与合作银行完善“见贷即保、见保即贷”业务模式,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组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交易额15亿元以上、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推广工业用地“标准地”及弹性出让模式,鼓励企业采用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使用工业用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鼓励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电站等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探索开展电价市场化改革。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聚焦“营商环境全省领先,进入全国超大特大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先进行列”目标,持续开展专项攻坚行动,推进便民利企有力度、有温度、有速度,全力打造“郑州品牌、郑州标杆、郑州模式”。加快推进无感审批、政务服务领域“无证明城市”建设,“网上办、不见面”审批事项达到90%以上,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深化“一体化一张网”改革。开展燃气市场规模化整合,加快形成“一城一企、一县一网”经营格局。整合供水业务,打造中牟新区、荥阳贾峪镇、新郑龙湖、二七区樱桃沟城乡供水一体化示范区。启动荥阳、新郑、中牟新区污水处理厂并购,实现市域污水处理资源整合。推进排水“一体化”改革。同时,统筹抓好集体林权、医药卫生、供销等领域改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四港联动”,提升枢纽能级。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上担重任。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纠正行业垄断、市场分割、妨碍要素平等获取等不公平做法,破除隐性壁垒。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提升交通物流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适配性,降低物流成本。对外联动东盟、拉美、欧洲、非洲,对内联通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发展壮大枢纽经济、通道经济。推动开放平台协同发展。高标准建设自贸区2.0版,加快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和RCEP示范区建设,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加快综保区扩区,申建自贸区空港新片区,支持综保区、自贸区融合发展。提升通道口岸能级。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统筹推进9大功能性口岸发展,打造整车出口基地及进口汽车区域性展销和集散分拨中心;依托铁路口岸,打通国际班列水果进口运输通道;加快占杨、薛店铁路物流基地建设。高水平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推进郑州吉隆坡、郑州墨西哥城等“双枢纽”建设,加快机场三期扩建,加快建设中国邮政航空枢纽,加密至法兰克福、多哈等货运枢纽航线,实现全球主要货运枢纽机场全部通航,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达到3100万人次、100万吨以上。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投用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加快推进郑州至德国、俄罗斯、越南、老挝“枢纽对枢纽”建设,探索开辟南亚线路和经喀什南向线班以上;筹建中欧班列“运贸产”创新发展示范区,申建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办好2025郑州跨境电商大会,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业务模式,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以上。壮大郑州集装箱铁水联运市场,打造东向出海大通道,实现到发集装箱业务稳定增长。新开辟至“一带一路”国家跨境公路物流通道2条以上,发货量增长50%以上。着力稳定外资外贸。提高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比重。实施制造业企业出海行动,推动郑州品牌、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引导企业在境外建设经贸合作区,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00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高效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建设“一站式”入境服务通道。谋划申报加入第四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高标准举办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新增意向友城或友好交流城市3个以上,落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2家以上。建设国际商事仲裁院,申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国际人才社区、国际诊疗中心。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