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体育新闻 MKtiyu News 分类>>
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pdfMK体育- MK体育官方网站- APP
MK体育- MK体育官方网站- MK体育APP
2、9/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 比装置, 包括母液中和反应罐、 离心泵和喷射泵, 母液中和反应罐的上端设有电机架、 母液进料口 和氯化氢进料口, 下端的侧面上设有出料口, 母 液进料口与离心泵之间设有第一阀门, 氯化氢进 料口与氯化氢尾气进料管之间设有第二阀门, 出 料口与喷射泵之间设有第三阀门; 母液中和反应 罐内设有搅拌装置和布气装置, 搅拌装置包括搅 拌轴和搅拌叶片, 搅拌轴上端与搅拌电机连接, 下端设有搅拌叶片, 布气装置包括连接管和布气 盘, 布气盘的上表面设有布气孔, 连接管上端与 。
3、氯化氢进料口连接, 下端位于布气盘的侧端, 母 液中和反应罐内设有pH自动测定仪; 本实用新型 具有结构合理、 节能降耗且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0752650 U 2020.06.16 CN 210752650 U 1.一种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 包括母液中和反应罐、 离心泵和喷射泵,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母液中和反应罐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架, 电机架上端设置有搅拌电机, 电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母液进料口和氯化氢进料口, 所述母液进料口与所述离心泵连 接, 所述氯化氢进料口与氯化氢尾气进料管连接, 所述母液中和反应罐下端的侧面上设置 有。
4、出料口, 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喷射泵连接, 母液进料口与离心泵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 氯化 氢进料口与氯化氢尾气进料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出料口与喷射泵之间设置有第三阀 门; 所述母液中和反应罐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和布气装置,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搅 拌叶片, 所述搅拌轴上端突出于母液中和反应罐外部并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下端的 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片, 所述布气装置包括连接管和布气盘, 所述布气盘有多个, 其内部为 中空结构形成有布气槽, 布气盘的上表面呈环形均匀设置有布气孔, 所述连接管上端与所 述氯化氢进料口连接, 下端位于所述布气盘的侧端, 连接管、 布气槽和布气孔均相互连通, 所述母。
5、液中和反应罐的内壁上设置有pH自动测定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叶片呈 平行状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气盘的上 表面和下表面均呈环形均匀设置有布气孔。 4.如权利要求1或 3所述的一种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气孔 呈倾斜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气盘有三 个, 其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搅拌轴结构相配合的通孔, 所述布气盘与所述搅拌叶片由上至 下依次交叉设置。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75265。
6、0 U 2 一种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氨基乙酸又名甘氨酸, 氨基乙酸化学合成工艺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 施特雷克法 和海因法三种,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氯乙酸氨解法技术, 该工艺以氯乙酸和液氨为原料, 在乌 洛托品催化剂作用下制得氨基乙酸, 然后经结晶、 降温、 过滤、 干燥得到成品氨基乙酸, 该工 艺简单且对设备要求不高, 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离心母液, 这些离心母液中含有甲醇、 水、 氯化铵、 氨基乙酸、 乌洛托品和其他副产物; 在对母液进行处理时, 由于母液的PH值为8- 9, 。
7、呈碱性, 处理前需要加入盐酸使其中和, 现有的方式大都是通过向母液里加入含量31%的 盐酸进行调节中和, 使母液的PH值达到6.5左右再进行蒸馏处理, 但是, 由于在中和过程中 向母液里加入了大量的盐酸, 从而使中和后母液的整体体积变大, 增加了母液的上塔量; 因 此, 为解决上述问题, 开发一种结构合理、 节能降耗且使用效果好的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 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 节能降耗 且使用效果好的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 包括母液中 和。
8、反应罐、 离心泵和喷射泵, 所述母液中和反应罐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架, 电机 架上端设置有搅拌电机, 电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母液进料口和氯化氢进料口, 所述母液 进料口与所述离心泵连接, 所述氯化氢进料口与氯化氢尾气进料管连接, 所述母液中和反 应罐下端的侧面上设置有出料口, 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喷射泵连接, 母液进料口与离心泵之 间设置有第一阀门, 氯化氢进料口与氯化氢尾气进料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出料口与喷 射泵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 所述母液中和反应罐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和布气装置, 所述搅 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 所述搅拌轴上端突出于母液中和反应罐外部并与搅拌电机 的输出端连接。
9、, 下端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片, 所述布气装置包括连接管和布气盘, 所述布 气盘有多个, 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有布气槽, 布气盘的上表面呈环形均匀设置有布气孔, 所述连接管上端与所述氯化氢进料口连接, 下端位于所述布气盘的侧端, 连接管、 布气槽和 布气孔均相互连通, 所述母液中和反应罐的内壁上设置有pH自动测定仪。 0005 所述搅拌叶片呈平行状设置。 0006 所述布气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呈环形均匀设置有布气孔。 0007 所述布气孔呈倾斜状。 0008 所述布气盘有三个, 其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搅拌轴结构相配合的通孔, 所述布气 盘与所述搅拌叶片由上至下依次交叉设置。 0009 本实用新型。
10、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母液中和反应罐, 使用时分别将母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752650 U 3 液以及氯乙酸生产时所产生的氯化氢气体注入至母液中和反应罐内进行混合, 利用氯化氢 气体的酸性中和母液的碱性, 采用此方式, 解决了由于现有母液在中和时需加入大量的盐 酸, 从而使中和后母液的整体体积变大, 增加了母液的上塔量的问题, 同时达到了节能降耗 的目的; 并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母液中和反应罐内设置搅拌装置和布气装置, 且在布气盘 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呈环形设置布气孔, 采用此结构, 可利用搅拌装置和布气装置的配合 加快母液和氯化氢之间的中和速度, 从而提高本实用新。
11、型的工作效率; 同时, 本实用新型通 过在布气盘的中心处设置与搅拌轴结构相配合的通孔, 且布气盘与搅拌叶片由上至下依次 交叉设置, 采用此结构, 可利用多个布气盘提高氯化氢气体在母液内均布性的同时, 不影响 搅拌轴的转动; 总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 节能降耗且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连接图。 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母液中和反应罐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2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布气装置的俯视图。 0013 图中: 1、 母液中和反应罐 11、 电机架 12、 母液进料口 13、 氯化氢进料口 14、 出料口 2、 离心泵 3、 喷射泵 4、 。
12、搅拌电机 5、 第一阀门 6、 第二阀门 7、 第三阀门 8、 搅拌装置 81、 搅拌轴 82、 搅拌叶片 9、 布气装置 91、 连接管 92、 布气盘 921、 布 气槽 922、 布气孔 923、 通孔 0、 pH自动测定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5 实施例: 如图1所示, 一种氨基乙酸粗醇回收配比装置, 包括母液中和反应罐1、 离 心泵2和喷射泵3, 所述母液中和反应罐1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架11, 电机架11上 端设置有搅拌电机4, 电机架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母液进料口12和氯化氢进料口13, 所述母 液进料口12与所述离心。
13、泵2连接, 所述氯化氢进料口13与氯化氢尾气进料管连接, 所述母液 中和反应罐1下端的侧面上设置有出料口14, 所述出料口14与所述喷射泵3连接, 母液进料 口12与离心泵2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5, 氯化氢进料口13与氯化氢尾气进料管之间设置有第 二阀门6, 出料口14与喷射泵3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7。 0016 如图2、 图3所示: 所述母液中和反应罐1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8和布气装置9, 所述 搅拌装置8包括搅拌轴81和搅拌叶片82, 所述搅拌轴81上端突出于母液中和反应罐1外部并 与搅拌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 下端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片82, 所述搅拌叶片82呈平行状设 置; 所述布气装置9包括。
14、连接管91和布气盘92, 所述布气盘92有三个, 其内部为中空结构, 形 成有布气槽921, 布气盘9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呈环形均匀设置有布气孔922, 且布气孔922 呈倾斜状, 采用此结构, 可利用搅拌装置8和布气装置9的配合加快母液和氯化氢气体之间 的中和速度, 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布气盘92中心处还设置有与搅拌轴81结构 相配合的通孔923, 布气盘92与搅拌叶片82由上至下依次交叉设置, 采用此结构, 可利用多 个布气盘82提高氯化氢气体在母液内均布性的同时, 不影响搅拌轴81的转动; 所述连接管 91上端与所述氯化氢进料口13连接, 下端位于所述布气盘92的侧端, 连接。
15、管91、 布气槽921 和布气孔922均相互连通, 所述母液中和反应罐1的内壁上设置有pH自动测定仪0。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752650 U 4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首先, 开启第一阀门5和离心泵2, 并关闭第二阀门6和第三 阀门7, 利用离心泵2将母液经母液进料口12注入至母液中和反应罐1内部, 当母液中和反应 罐1内的母液达到适量值时, 关闭第一阀门5和离心泵2, 并开启搅拌电机4, 搅拌电机4通过 搅拌轴81带动搅拌叶片82的旋转, 搅拌叶片82的旋转带动母液中和反应罐1内的母液随其 一同转动, 然后, 开启第二阀门6, 使氯乙酸生产时所产生的氯化氢尾气通过。
16、氯化氢进料口 13并沿连接管91进入至布气盘92内的布气槽921内, 而后通过布气孔922进入至母液中和反 应罐1内并与母液混合, 利用氯化氢气体的酸性中和母液的碱性, 中和的过程中利用pH自动 测定仪0对母液中和反应罐1内母液的pH值进行测定, 当母液中和反应罐1内母液的pH值达 到6.5左右时, 关闭第二阀门6和搅拌电机4, 停止向母液中和反应罐1内注入氯化氢气体, 最 后, 开启第三阀门7和喷射泵3, 利用喷射泵3将经出料口14流出的中和后的母液注入至蒸馏 塔, 当母液中和反应罐1内母液全部经喷射泵3注入至蒸馏塔内部后, 关闭第三阀门7和喷射 泵3, 即完成一次中和操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
17、此方式, 解决了由于现有母液在中和时需加入 大量的盐酸, 从而使中和后母液的整体体积变大, 增加了母液上塔量的问题, 同时达到了节 能降耗的目的; 并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母液中和反应罐1内设置搅拌装置8和布气装置9, 且在布气盘9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呈环形设置布气孔922, 采用此结构, 可利用搅拌装置8 和布气装置9的配合加快母液和氯化氢之间的中和速度, 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同时,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布气盘92的中心处设置与搅拌轴81结构相配合的通孔923, 且布气 盘92与搅拌叶片82由上至下依次交叉设置, 采用此结构, 可利用多个布气盘92提高氯化氢 气体在母液内均布性的同时, 不影响搅拌轴81的转动; 总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 节 能降耗且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752650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0752650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0752650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0752650 U 8 。